找到相关内容366篇,用时38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中)

    的程序次应是《唯识二十》、《唯识三十》,这些都是世亲菩萨所著。世亲原是学习小乘的,后来在其兄无着菩萨的摄受下,由小趋大。《俱舍论》是世亲菩萨弘扬小乘的光辉巨著。传说世亲一生著有大乘论五百部,小乘论五百部,所以被誊为“千部论主”。世亲菩萨还没有来得及为《唯识三十》作注就去世了。   世亲菩萨去世以后,印度有十大论师竞起为《唯识三十》作注。玄奘大师的学习也以此论为主。大师回国后,曾准备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唯识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9323110199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

    的发展非由简而繁,而是一开始即呈现多元面貌。再加上世亲之后,有十大论师对《唯识三十》的异解,更使其流派传承错综复杂。经由菩提流支、真谛、玄奘传入中国,形成地论宗、摄论宗、法相宗,而有所谓新旧译唯识之...现行义,主张八识各别。世亲的名著《唯识三十》即是依〈摄抉择分〉的体系,对八识的所依、所缘、心所相应等,作更严密的分析,重《解深密经》,代表世亲独到的唯识学。护法虽非无著的继承者,但“他的伟大,在于...

    陈 一 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046087.html
  • 唯识五义

    )。在《唯识三十》中,即分别名为异熟转化(阿赖耶识转化)、思量转化(末那识转化,“思量”是就末那识对自我观念的念念执著言),和表境转化(前六识转化,旧译“了别境识”)。 315页 ...就这种酬报关系言便是异熟。以总报为依,前六识再起认知、感受活动,便产生前六识的表相,这就是别报,亦名异熟生(即从异熟识生起);总报则名为真异熟。合总、别两报即为异熟果。这种总别关系,也就是《唯识三十...

    霍韬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347079.html
  •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

    ,但有假名,无有实体,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,错把绳子认为是蛇一般。或者更直接地说,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人为地强加在事物之上的,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性。正如《唯识三十》所说:“由彼彼遍计、遍计种种物,此...只是依他起一种,就主观上说则有二种:一是依识心而起的遍计所执,一是依智而起的圆成实。前者为凡夫,后者即是佛。在佛境界中,依他起即圆成实,所以《唯识三十》释圆成实自性说:“故此与依他,非异非不异。”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450611.html
  • 净土信仰论之研究: 世亲、昙鸾与亲鸾之回向思想

    到理等等。在梵文  页78  字典中parinama一语只有“转回”的意味,而难于发现“向于”的意味。然而,在汉译中明白采用的“向于”,在西藏译也以同等译语译出。注18   在世亲的《唯识三十》中,...解脱的。因为,唯识观不仅有“(境) 唯识变现”,也更有“境识俱泯 (于法界)” 注21一义,在这第二个意义上,识转变通于转依,杂染之转舍与清净之转得通于真实法界之转依,因此,《唯识三十》才能说“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252273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1)

    法深妙,于是追随无著菩萨改信大乘,弘扬唯识论。他在《唯识二十论》和《唯识三十》中,充分阐明了他“识生似外境现”的思想,意即外境本来并不存在,由于识生起的作用,转变成为心的对象,如同病目见空华。他的这两部...菩萨转入大乘之后,尽全力于瑜伽、唯识学的弘扬。相传他造论甚多,有“千部论师”的雅誉[11]。所着诸书,除《俱舍论》外,《唯识二十》、《唯识三十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》(《净土论》...

    宽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955697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唯识三十》,纠正有部、经部、正量部等的错误思想。中国四大翻译家的两个泰斗,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和被印度小乘佛教誉称“解脱天”的玄奘三藏,都是既通小乘又特善大乘,他二人均是弘扬中国...真是佛语,遮声闻乘是大乘性”。十相中的前二相是殊胜的境,其中第一相的阿赖耶识,《解深密经》说它是甚深甚细。《唯识三十》说它是深不可知。这深细难知难测的境,不是浅智的声闻所能望其项背的。声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心意识与唯识无境: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

    一、心意识与三能变  唯识宗所言之“八识”均指众生之“心”。不过依其功能差别而有三类之别,“第八名心,第七名意,余识名识”。从“心”的变现功能而言,此八“能变识”可分为三种即三能变。《唯识三十》说:...第七识之“意识”意思为意即识,而第六识之“意识”系依“意根”而有“识”。换言之,第七识并无“实体”作为其依处,而是于动态活动中生成的。此末那识之功能,如《唯识三十》第五所言:“次第二能变,是识名末那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069658.html
  •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

    玄奘本来欲将解释《唯识三十》的十家论书全部译出,神昉、嘉尚、普光、窥基分别担任笔受工作,但窥基不久心生退意,因为他认为各家解说有异,全部译出会使汉地读者不知所从,掌握不到适切意旨。窥基的看法颇合于...印度王子),好风仪,善三藏。自造《五蕴论释》、《唯识三十论释》。因住十四月,学《对法论》、《显宗论、《理门论》等。”调伏光显然也精通《唯识三十》,也撰有《唯识三十论释》,但糅译入《成唯识论》中的十家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073524.html
  • 玄奘大师略传

    出世,说《瑜伽师地论》;无著禀承其说,着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;世亲亦出《摄大乘论释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辩中边论》、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唯识三十》等,更有所阐明;不久无性亦造论注释《摄大乘论》,又有护法、德慧、安慧、亲胜、难陀、净月、火辨、胜友、最胜子、智月等十大论师,相继制论以注释世亲之《唯识三十》,瑜伽宗风遂披靡全印。 玄奘大师往印度,师事护法之门人戒贤论师,具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0344997.html